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影响
李佳奕
(大连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十分重要。以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例,借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从传统文化之中挖掘有用的知识文化信息以及民族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意识,使之产生良好的民族荣辱感和使命感。鉴于此,文章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背景,就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的平台,提出相关的研究路径与方法,以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促使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学习与认知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关键词:高校教育;传统文化;人文素养
前言
在素质文化教育背景之下,对学生的教学培养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培训,更多还是需要从学生的个人修养与学习品行角度,渗透文化教育的精神与内涵,引导学生从文化教育之中,端正自我品行、提升自我学习修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同时,高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如若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文化培养,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基于相关的教育文化背景,从传统文化教育角度,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课程教育融合一体,逐渐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以慢慢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自信心,从而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懂得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影响
(一)从文化价值角度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思想,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孝道、礼仪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校教育教学之中,既能提升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丰富性,也能带给学生更为多元化的文化学习体验,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知识之外的文化精神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1]。同时,在文化价值导向之下,将传统文化精神渗透进高校文化教育之中,也能有效突出课堂教学的有趣性以及文学性,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举例说明,德行是传统儒家文化孔门四科之首,反观当代大学生的德行,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从公共道德方面,许多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中存在不顾他人利益、不遵守道德规范的问题,这些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其次,从人际交往道德角度,也观察到很多当代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包括不懂得基本场合的礼貌、对同学缺乏关爱之心等,这些也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
基于以上问题,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校教育之中,将传统文化之中的德行内容与精神做好宣传与普及,对启发学生的人文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道德品行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之时,他们也会主动去端正自我道德品行,树立良好的精神文化学习意识。
(二)从知识教育角度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校教学中,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许多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并未完成。回顾以往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常发现学生存在旷课的现象与问题,对学习的关注度与紧张度有待提高。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出现挂科的现象,甚至因为挂科而不能毕业。如若不加强学生的学习思想教育,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
鉴于此,借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精神,营造良好的国学文化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得学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构建起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可传统文化,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2]。
二、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方法研究
(一)从高校学生需求出发,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精神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得知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与外部因素存在一定联系,即懂得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引入适合学生理解与认知的学习素材内容,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美学、国学经典等,并针对性展开分析与探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有效投入进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良好的参与兴趣与热情,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学习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高校文化教育背景之下,应基于学生的实际理解与认知视角,渗透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内容,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里,有序展开传统文化学习与探讨。
这时,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学生整体发展需求出发展开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而找到传统文化的渗透时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最终提升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3]。
第一,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认真思考和研究当前学生需要怎样的传统教育内容以及方式,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与当前的高校教育目标相契合。当前学生所处的社会时代与以往不同,多种文化不断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校,他们更渴望得到“自由”、“平等”、“公正”的教育,因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之时,学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时刻为学生着想,利用“自由”、“平等”、“公正”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伟大复习梦想进行结合,且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中的民族文化团结精神,以达到有效地育人作用,从而强化学生的人文价值理念,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教育之中的人文精神,最终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意识,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第二,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学校还必须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这也是新时代学生所渴望得到的教育形式。因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传统教育学习活动,并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互相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举例说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探索活动,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查阅资料,积极学习各类传统文化学校内容,剖析感悟古人留下来的思想与智慧,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楷模,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最终实现学生自我修养的提升。
(二)组织国学文化阅读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推广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背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自信,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学校需要通过长期、有效地传统文化教育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才能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时学校可从自身教学资源出发,结合本地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内容,组织与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领域,还能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使之有效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自信。
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为例,当地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内容,组织相关的民间传统文化学习活动[4]。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之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升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使命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养成文化自信,最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举例说明,高校课堂中,可以利用大学早读或者课前时间,组织一些小型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料阅读学习活动,收集一些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当地的风俗、文人著作等,这些文化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利用这些传统地域民族文化内容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思想共鸣,促使他们投入到相关的活动学习之中,从而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本地的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将本地文化发扬光大。
(三)构建传统文化主题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高校教育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情,过于沉闷的学习气氛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活跃、多元的校园气氛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能够迅速投入进校园学习和研究之中。鉴于此,学校想要有效地组织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校自信,应懂得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学气息,从而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带入感,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传统文化学习气氛的营造,学校可以结合不同的传统文化主题来开展学习工作,尽可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使之产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
举例说明,以传统文化进高校课堂为例,每个班级应积极做好相关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从而创建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高校课堂环境,进而促进传统文化主题活动顺利地开展。对于高校而言,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关于当地民俗、特色文化活动等内容,然后在课堂中展示、呈现相关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触摸到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将当地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文化的特色,促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和传承优良文化的意识。
此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走廊、宣传板等标志性建筑,打造相关的校园传统文化主题内容。例如,以建设传统文化诗歌校园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栏,引导学生参与诗歌的收集活动,学生可以收集一些流传于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诗歌。同时,诗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学财富,蕴含了厚重的思想和文化精神。鉴于此,通过组织相关的诗歌校园主题活动,可以提升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1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形式,最终产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信心,并逐渐形成文化自信。
(四)结合特色传统节日,开展高校文化教育活动
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存在着许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校可以利用这些传统的文化节日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文学习素养。首先,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内容,引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学习知识,让学生可以渐渐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5]。其次,学校可以利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知识,领会传统文化知识。最后,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的知名学者前来学校开展讲座、访谈,以宣传传统文化的瑰丽之处,向学生深入介绍相关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以及蕴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知识等。
在此期间,学校也可以组织举办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例如,不同民族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每到节日都有开展许多的节日活动。鉴于此,在传统节日到来之时,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师生一起参与相关的传统活动,如中秋节可以组织相关的赏灯、猜谜的游戏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还能让学生在玩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自信。
(五)根据不同时期的高校教育情况,将传统文化贯穿于思政教育之中
在高校教学中,思政教育是端正学生学习品行的重要教育环节。同时,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有所差异与变化。对于刚刚步入高校生活的学生而言,他们仍处在思想认知与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一体,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观念,并从传统文化认知之中,汲取到有用的思想价值观念[6]。
同时,学校也应该学会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渗透进校园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之中,积极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观,并尝试着分享古人留下来的思想文化与智慧,以供学生们学习和借鉴,从而深刻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能力。此外,在活动区域内,学生们还可以自由交流自己对传统文化认知与看法,从而逐渐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得校园环境可以变得更加的融洽和和谐。这样学生可以在校园中谈论自己的爱好、理想和抱负,从而规范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升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有助于传播正能量思想,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影响,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工作,懂得从不同的教育阶段与领域,渗透传统文化精神,提升高校教育的人文内涵,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学习之中,树立良好的思想文化道德意识与观念。
参考文献:
[1]赵婧.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意义[J].教育, 2024,2(10):314-316.
[2]龙进宝.传统文化视域下当代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 2024, 4(12):12-18.
[3]党巍.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J].大众文艺, 2024,2(12):89-90.
[4]王艳菊.传统文化视野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社会科学, 2024, 2(5):65-66.
[5]曲庆阳.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J].北极光, 2024,4(10):113-114.
[6]刘雪花,黄红日.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5(11):45-49.